我是父亲康复出院的见证者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05日
对于家属来讲,好的医疗服务不仅仅是及时地救治患者,让患者身体得以好转;更重要的是不能让患者和其家属觉得是“我是一个人在战斗”。
当家中的亲人患病时,亲属能做到只有陪伴,无法提供医疗方面的专业帮助。来到泰康燕园康复医院,这里的医生、康复治疗师、护理员,不仅在尽心尽力的救治患者,还耐心地为家属讲解,缓解他们焦虑的情绪与担忧。在我父亲康复这段期间,我以家属的身份中真切地感受到有温度的服务是多么的重要!
2022年1月6日星期四那天我休息,上午醒来,很突然的想给家里打电话,本以为会与往常一样,关心关心爸妈在哪,唠唠家常,没想到这通电话那头,爸妈已在医院里。我的父亲突发脑中风,晨起时候走路歪斜。
“情况很轻,输几天液就好了”,妈妈说。我当时就没太担心,毕竟爸爸身边有家里人在陪着。
第二天,早会刚结束,就接到姐姐的电话,爸爸病情加重,已经半昏迷状态,需要转院,当时就感觉大脑就空白了,非常紧张、恐慌,那时候真的担心,因为不知道爸爸的血栓是不是大面积的、主干堵塞...... 几经波折回到老家,看到病床上瘫软的爸爸,跟之前身强体壮的爸爸形成了明显反差,内心实在不是滋味。经过商讨,决定带父亲来到北京就医。那一天是腊八节的前一天,天空飘着雪花,那种冷,我至今回忆起来,还不觉寒颤。百感交集的心情,加上阴霾的天气,从急诊大厅转到留观室,风口不断灌到家属等待区(楼道),心情也是糟糕透了。
好在爸爸在宣武医院平稳度过了急性期,并在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建议出院,进行下一步的康复阶段。
我是一名燕园护理公寓的文娱师,经常会接触到做康复训练的居民,通过工作期间的耳濡目染,深知康复治疗对脑梗后患者的重要性。所以,在宣武医院出院后,就直接带着父亲来到了北京泰康燕园康复医院进行康复。
1月21日,我的父亲转到燕园康复院。那时的他仍在平躺卧床,轮椅都没办法坐,生活完全需要他人照料。
在入院后,神经内科、老年科、康复科、中医等多学科的专家、主任,都在主治医生孔亚杰的发起下,进行了会诊,对于爸爸目前身体情况的隐患,还有一些疾病的把关上,凸显了多学科的优势。
在康复科治疗师评估后,我的父亲很快就开始进行康复锻炼,从开始抬头都困难,到可以坐起、抬腿、站立、抬手臂、手指开始活动,进行抓握动作......每一天身体的各部位都在“复苏”,每一天对家属来说,都是满怀期待的,充满希望的。
2月25日,是周叔叔即将出院的前一天。这一天,在燕园康复医院体检中心举办了一场庆祝康复患者出院的特别活动。此次活动邀请到了即将出院的周叔叔及其家属、李彦芹院长以及服务周叔叔康复道路上的全体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参加。活动上,主管医生孔亚杰、康复师代表刘鹏分别介绍了周叔叔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治疗和康复过程,盛赞周叔叔不愧为自立自强、战胜病魔的“康复标兵”,同时大家也对周叔叔的康复情况表示祝贺和祝愿。
李彦芹院长表示:“在燕园康复医院,医护是一家,医患是一家。帮助患者回归到社会当中,回归到家,回归到工作中,这让我们感受到自己在这个社会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康复的意义。感谢美娇对医院的信任,能够放心的将自己父亲的送到这里进行康复。”
“出院不代表完全康复,希望周叔叔记住我教的技巧,回家之后一定要按照技术方式继续训练。”康复师刘鹏说。
周叔叔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在燕园康复医院接受治疗与康复期间的心路历程,分享了自己从入院时卧床到出院时站起来的康复经历。他表示:“特别感谢医院的专家、主任、康复治疗师、护理工作人员,还有很多很多帮助过我的可爱的人们,谢谢大家。”
入住35天,从卧床到可独立行走,周叔叔的康复案例并不是医学奇迹,而是周叔叔以个人顽强的精神,从不缺席康复治疗课程的态度、全体医护人员以及工作人员专业、细心照顾的结果。
燕园康复医院将持续系统性建立典型患者案例库,真正让患者的口碑变成流动的品牌。